在城市化进程中,建筑装潢垃圾作为城市新陈代谢的产物,一直是城市发展的负担,世界上许多城市都面临过建筑装潢垃圾围城的困局。在义乌,今年56岁的楼华俊花费数百万元,用三年时间发明了一套“近红外线颜色识别分选生产线”,通过它,可以将原本让人束手无措的装潢垃圾成为再生资源。
“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觉得装潢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公害,而自己又从事资源再生行业,如果能将装潢垃圾变废为宝,一定前途无限。”昨天上午,记者见到楼华俊的时候,他正在和科研团队进行炭火实验。
楼华俊是个农民,和同龄的许多义乌人一样,他经过商,办过企业,50岁的时候,办了一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,主要处理建筑垃圾,将其变废为宝。
义乌是个商贸城市,店面、经营场所不断更新换代,装修后产生的垃圾量特别大。同时,据估算,每幢新建高层建筑使用前最少要产生100吨装潢垃圾,按每年至少10幢高层建筑计算,保守估计,也将产生1万吨装潢垃圾。4年前,楼华俊发现,随着经济的发展,不知不觉中装潢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。
“那时候出去转,经常看到有人偷倒装潢垃圾,报纸、电视上也常报道有人偷倒装潢垃圾,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等新闻。“楼华俊说,装潢垃圾越来越多,消纳场根本消化不了。因为装潢垃圾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硬塑料、软塑料、金属垃圾、油漆等杂物,常规方法无法把这些物品分选出来,也就没办法将其进行再生利用,所以只能运到消纳场进行填埋。
义乌市城管委针对难题,积极探索工作方法,在分类上动脑子,寻出路,认为就地资源化利用是首选。但是,对装潢垃圾的再生利用,却一直是个难题。楼华俊办的东耀再生资源利用公司,主要就是回收建筑垃圾等进行再生利用。但是,对于装潢垃圾,却没有办法。以前,回收建筑垃圾比较单纯,主要就是水泥块等建筑垃圾,处理起来比较简单,但是装潢垃圾是无所不包的,硬塑料、软塑料、金属垃圾(包括铜、铁、铝等)、橡胶类、油漆类等各种垃圾都有,像床垫、家具、沙发等大家伙都很常见。对于这些装潢垃圾,就无法用简单的分拣设备将它们分拣出来。
微信扫一扫 装修没烦恼